特色展台

    特色展台

    当前位置 : 

    创新创业学院:“红船领航˙实践驱动˙资源集成”——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实践模式探索

         时间 : 2024-05-04

    一、简介

    201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》以来,各高校都加大了双创教育改革的力度,在师资、课程、教材、基地建设等都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,学生双创能力得到明显提升。但还存在一些问题,如:学生对双创的认知存在着价值取向模糊;创新能力与创业实践脱节;双创资源集成匹配不够等。十多年来,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,集聚地方红色文化资源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双创的价值引领,集成地方优质资源对接项目培育等,创造性地提出了“红船领航˙实践驱动˙资源集成”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实践模式(见图1),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。

      58E5C

    1 “红船领航˙实践驱动˙资源集成”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实践模式


    二、拟解决的问题

    1.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模糊,许多同学认为创业就是“开公司,享自由、做老板,赚大钱”。

    2.创新能力与创业实践脱节,学生专业的创新实践活动缺乏有效地培养路径,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协同不足。

    3.双创教育资源供需匹配度不够,学校社会“两张皮”现象仍然存在,资源有效利用不足

    三、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实践

    1.“思创融合”重构策略,解决学生双创价值取向模糊问题。研究和开发彰显“红船精神+”特色的思政课程资源和体现学科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资源,将“首创、奋斗、奉献”的核心要义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模块。

    强化红船精神传承与双创实践培养的相互融合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将红船精神作为双创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,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,与课堂教学、实习实践、双创训练等环节相结合,通过学生对目标的认识、对行为方式的判断和选择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。

    强化第一课堂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育人的良好氛围。在创业基础类课中设置专门篇章,梳理红船精神与创新创业的内在机理,将“首创、奋斗、奉献”融入双创的教育教学中,同时,挖掘学科专业特点的思政资源,升华爱国情怀,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。

    强化第二第三课堂课程实践、平台育人成效。以学分为引导,加强“咕咚”跑及公益劳动的考核,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;打造“红船先锋营”育人平台,探索先锋班、红船班等特色实验班,形成“红船塑魂”研读经典、“红船溯源”党史教育、“红船励志”志愿服务、“红船筑梦”创业实践等育人版块,强化学生担当意识,牢记责任使命。

    2.“专创协同”共生策略,解决创新能力与创业实践脱节问题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,构建“三实三创”体系,打通专创共生通道;突出实践能力提升,打造“课训赛孵”一体,提高解决问题能力。

    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》,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保障,引导学生将真题实做项目产业化、师生科研成果转化等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,统筹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,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,构建融合实验、实习、实训三个环节和创意、创新、创业三个阶段为一体的“三实三创”实践教学体系,搭建实验实训、科技项目、创新创业、学科竞赛等分层分类递进的实践教学立交桥,强化解决双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。

    通过课程教学逻辑重构,把双创思维和方法融入教学设计,依托“SRT、新苗、国创计划”等项目,从校、省、国三级晋升,引导学生参加“中国国际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、挑战杯“创青春”等综合类赛事,“课训赛孵”一体,激发学生内生动力。鼓励有项目的学生进入“3+1”育成创业精英班,以创业计划书替代毕业环节,促进项目孵化。

    3.“三三方案”融通策略,解决双创教育资源集成匹配问题。出台自主创业管理制度,建立“护犊”基金,精准集成地方优质资源,构建帮扶助力的“三三方案”。

    出台自主创业教学管理等制度,制定创业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,学分认定双创实践、成果和柔性教学管理等内容,解决了在校生创业与学业之间矛盾的难题;建立了双创“护犊资金”保障制度,每年出资近100万元,为学生双创项目的实施持续保障,对“3+1”育成创业班团队每项支持2万元,解决学生“真题实做”启动资金难题。

    坚持双创教育教学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相互融合。建立从学院“育成创客”—学校“大学生创业园”—社会“产业孵化园”的“三级孵化”链条;建立商会、协会“双会”帮扶、大学创业园、社会孵化园“双园”对口孵育、配备校内校外“双师”指导的“三双帮扶”体系;建立专项经费—重点扶持—风投基金的资金链条,实施“三级”靶向推动。建立人社、科技、银行、工商等一站式服务,保障大学生双创项目的扎实开展,促进项目落地。“三三方案”正在逐步推进区域双创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的形成。

    四、案例成效与影响


    1.学生双创能力明显提升。双创成果进步明显。近三年,学生发表高质量论文168(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期刊7篇,SCI一区11篇),获得专利授权413(发明专利98),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318项(国家级奖项299项,国际级奖项22项),近80%的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,学生注册企业达81家。学生在全国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“创青春”等竞赛中屡获金奖。

    创业明星初显端倪。2018年和2021年学校《红船领航˙创业富民》《粽横江湖》两创业项目分别获得第四届和第七届浙江省“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乡村振兴奖,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两次获得该奖的院校;2019年,我校学生作为浙江省2位创业代表之一出席全国双创周活动,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;“初心公益”作为唯一创业团队受邀出席第五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赛开幕式。

    2.学校培养质量显著增强。人才培养质量提升。近三年,学生就职行业与地方产业发展契合度较高,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评价较好,2022年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排名列同类院校第3位,实践教学效果等评价指标均大幅超全省本科高校平均水平;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7分。

    社会声誉日渐扩大。学校连续在浙江省应用型教学型高校排名第一;学校连续三届获得省“互联网+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优秀组织奖。与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开展互访的创业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;2019年协办第五届全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,2021年承办浙江省第七届“互联网+”大赛。

    3.全国示范推广价值突显。全国示范性程度高。学校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、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、全国KAB创业教育培训示范基地、首批示范性创业学院等称号。本成果在2017-2020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、2020浙江省创业导师培育工程总结表彰会、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年会上分享,受到同类高校广泛关注和好评。100余家同类高校、百余家政府企业来访学习交流。

    媒体报道推介度广。《中国教育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人民网》《浙江日报》等媒体200余次对学校双创教育改革及成效均有报道。《中国教育报》20171115日头版头条进行“三进”育人模式的特别报道;《中国教育在线》201868日报道学校牵头成立嘉兴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;《网易新闻》20201120日以“嘉兴学院专创融合育人成果惊艳亮相长三角文博会”专版报道;改革成果连续两次被省教育厅网站专题报道。



    地址: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   浙ICP备12033620号-2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604号   技术支持:亿校云